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为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增强战略思维,注重把握问题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用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战略思维,是一个合格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能力。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国家领导要求我们要要善于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现实前瞻长远、从局部把握全局、从现象透视本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谨防“见事迟”,克服急功近利、只见现象不见本质等问题,避免坐井观天的局限性和一叶障目的片面性,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行动上,认真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容地应对重大问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个领导干部没有战略思维干不了大事业,缺乏辩证思维则会毁坏大事业。在工作中要懂得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全局系统的观点,动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既看到现象又看到本质,既看到原因又看到结果,既看到必然又看到偶然,既看到机遇又看到挑战,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困难,既善于把握全局又善于找准重点,善于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把握领导工作主动权。
增强创新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开启工作新局面。国家领导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创新思维,是指马克思主义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一种敢于开辟新境界的魄力和胆识。缺乏创新思维,既发现不了新机遇,也抓不住新机遇,遑论开创新局面。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对事物做新思考、对结构做新调整、对工作做新谋划,力求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法治思维,就是要增强法律精神,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尊崇法律。国家领导强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用法治思维求善治,要求党员、干部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势,实现思维方式的与时俱进,以法治眼光、法治方式想问题办事情,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真正建立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
在工作实践中,时刻考虑法律依据和法定程序,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权力服从法治,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
增强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不逾越底线,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国家领导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我们在部署和推动工作时,要守住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线,守住政治生命线,守住纪律红线。
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预估发展趋势,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把工作关口前移,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未雨绸缪,少走弯路,不摔跟头,积极努力,推动事物内部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争取最好的结果。
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强化学习实践,努力提升政治领导、推动发展、改革创新、崇尚法治、防范化解风险、做好群众工作、狠抓工作落实的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真功夫,不断强化学习、加油充电,成为懂政策、懂经济、懂管理的多面手,做到肚子里有货、脑子里有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科学理论水平,成长为一名复合型干部。
注重提高科学素养,练就逻辑思维,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坚持全局观念,主动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把握工作重点,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找准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全面创新,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科学工作方法,按规律办事,分清事态轻重缓急,聚焦聚力抓方向、抓重点、抓关键,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统筹推进全局,树立新发展理念。
运用科学指导实践,把主要精力用在发现、分析、解决矛盾和问题上,把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发力点和突破口,夯实基础工作、消除瓶颈制约,在扬长补短中提升工作水平,提高科学素养。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