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5首温柔又孤独的古诗词,蕴含人生哲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1 09:50:21    



01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忆故居》


一生因耿介自守而走到今日的境地,环顾四周,四海之内竟无一人能与自己共赏这夕阳余晖。这既是对自我坚持的悲壮肯定,又是对知己难觅、世态炎凉的深深哀怨,展示了独立人格在世间孤立无援的寂寞画面。

坚持了一辈子,到头来,没有懂自己的人,剩自己一人对着夕阳。


【七律】忆故居
陈寅恪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02、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容若说: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仓央嘉措说:
我是佛前的一朵莲花
我到人世来
被世人所误
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
我来寻找我今生的情
一个想要留住时光,所以注定是大梦一场。
一个想要得太多,所以终究会两手空空。


《虞美人》

纳兰容若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小小回廊,不知承载多少相思,今夜,月华如练,人却落单。转眼十年,景依旧,心依旧,人已不在。


那些被使用了数个世纪的旧典故,回廊、红窗、心字香之类,乃至落花、苔痕等等,似乎早被人们嚼熟了。但是,这些意象在纳兰容若笔下能翻出一番冷峭、清丽的新意,读来令人肌骨清凉。



03、

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徐月英《送人》


两人同去,却只留一人孑孓独归。自此,一人浪迹天涯,心无安处无家归;一者长眠于厮,生不能共枕,死难以同穴……
人世间的悲凉和错过往往是这样,没能好好告别,却已物是人非。


送人

唐 徐月英

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

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送别友人,惆怅伤感。此诗白描精练,意深情重,“忍”字何切,有初恋未成的痛点,构思非俗,念之心苦,泣之难言。



04、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才情千载无双,一生却是大喜大悲、颠沛流离,想一想晚年甚是凄凉,也只能“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品味孤独的时候,你会站在尘世喧嚣外,多少热闹,都与你无关,世人皆醉我独醒。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词人避难江南,时正逢元宵节,词人满怀愁绪,无人可说。

这首词写出了词人伤感孤凄,沉痛悲苦的心境,——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读来令人为之心酸。

有人说,从拒绝“来相招、香车宝马,谢她酒朋诗侣”起,已经自我封闭了三季,从“阴阴夏木啭黄鹂”到“一叶落知天下秋”,再到今日“北风吹雁雪纷纷”。终于想明白了走出去看看这世事纷扰,“终日昏昏醉梦间”的日子也太糟糕,也被那僧话所警醒,“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可又有点“怕见夜间出去”的怯意,又想还不如“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05、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人间自是有情痴,人间的情,人间的意让久未见面的人,忘了别后的悲伤。忘了分别太久,然而年华易逝,时光不负当时,发如雪也不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久别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


06、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这种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的大英雄,胸中究有多少家国恨,少年志,却只能付与一曲瑶琴,然而更可叹的是佞臣当道,知音太少,纵然弹到弦断,又有谁听?



7、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有些风景只能一个人欣赏,无论走过多少繁华,终究还是要回归安静。

而这世间,解决孤独的最好办法,就是享受孤独。

心若清净,风奈我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愿能在细水长流的平淡中,心怀安宁,品味孤独,静观人间冷暖。


《贺新郎•九日》

宋·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8、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细细品读这写不尽的愁肠百转,话不出的入骨相思。

生活是一场无师自通的修行,从喧闹的人际关系里学会孤独,从热爱的事上学会妥协,从依赖的人身上学会分别。



9、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愤怒,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悲伤,这种心情是没有知音的孤独。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辛弃疾生于乱世,出身行伍;他矢志抗敌,奔走沙场,血溅战袍,最终却不得不以笔为剑,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和叹息。
辛弃疾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的词,既有气吞山河的豪气云天、大气磅礴,也有退居山野的悠然闲适、多情细腻。叶嘉莹说,“他是用他的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的,他是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的。”



10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其二》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往往才是真正的孤独。

感觉杜甫是真的挺懂李白的,不仅能看到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华,能看到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也能看到他“佯狂”“飞扬跋扈为谁雄”,看到他“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壮志难酬与落寞。他们本来可以成为真正的知己的……不过杜甫只是李白的小迷弟,李白很明显不是很吃老杜建功立业报效祖国那一套。



11、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枕函香》

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我觉得孤独的感受大概是这样: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12、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一个人走在谷地里,走一步都响起沙沙声。听着自己脚下的声音,感受到人生的孤独。



13、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纳兰性德《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只有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清代 · 纳兰性德

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人间销魂是离别。冬天的边城,形单影孤的你,没有月夜一帘幽梦,没有春风十里柔情。只有,被离别的刀锋划伤的伤痕。
窗外,塞上的冷雨萧萧。远在家中的她,可是孤灯痴痴地想你?
书已成,却是那么的沉重。你已厌倦漂泊,甚至思念,都已不上一杯对饮的酒。今夜好冷,你的双唇已经冻僵,再也不能以吻封缄。天水一方,相见遥遥,一寸柔肠情几许?

  全词对爱侣的萦思写得回环婉曲,意韵别生。“偏到鸳鸯两字冰”的描画,意味悠长,既渲染出边塞的严寒景象,也折射出心中的清冷景况,亦摹写出这份苦寒对恩爱伴侣儿女情长的阻隔,多重意蕴缭绕字里行间,情韵悠远。



14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分两种,一种是与三千繁华世界的格格不入,一种是历经悲欢离合后,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

每个人都会经历孤独的一段时光,孤独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人的思考。
年少的时候,总喜欢往人堆里扎,努力地试着融入,想用热闹填充每一寸时光,却发现很多时候是格格不入,最后往往还带着一身伤,慢慢地开始明白“人生而孤独”的事实,直至心里长出独立自由的翅膀。


月下独酌·其一

唐代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他希望自己被帝王赏识,能得到重用,可事与愿违,官场失意的他,在这首诗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此刻的他身边没有朋友,倒上一壶酒,自斟自饮,只有月亮和他,还有自己的影子,那种孤独感扑面而来。

世间万物皆可变,唯独孤独永相随,诗仙李白也逃脱不了孤独的命运,乐观的面对,其实孤独,有时候也可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5、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杂诗》陶渊明


人生没有什么根柢,飘浮不定就如路上的轻尘。一阵风来就随之翻转,今日这个我已不是从前那个人。

一阵风来,原有的一切就会改变,生命的欢乐似乎就只能存在于现实的瞬息间。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杂诗》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东晋未年诗人,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曾祖父陶侃出身寒门,才子,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是东晋著名的田园派诗人。
说起田园派诗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尤其是像陶渊明这样的田园派泰山北斗,更应该是与世隔绝,整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谁又能想到,他竟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励志诗篇。


16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

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采桑子》王国维



人生如浮萍,由命不由己,悲也好,喜也好,漫天飞舞之后,都归于沉寂了,都化作了一江春水上那点点随波逐流的浮萍。

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只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




错过的年华在孤独里开出斑斓的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有一天你将破蛹而出,成长得比人们期待的还要美丽,但这个过程会很痛,会很辛苦,有时候还会觉得灰心。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现实觉得自己渺小无力。但这,也是生命一部分。做好现在你能做的,然后,一切都会好的。我们都将孤独地长大,不要害怕……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刺猬”,每当孤独来袭,会惶恐,会慌张,会错乱,会竖起身上的每一根刺,可是当我们接纳“人生而孤独”的真相,把自己活成整个宇宙,我们就是优雅的“刺猬”。

与其被动接受孤独,不如主动拥抱孤独,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华丽的明珠。
我在我的生命中“修篱种菊”,我的内心“繁花似锦”,哪怕外界无处可去,还可以走回自己丰盈的内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