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将在遵义市湄潭县举行。作为“中国茶叶第一县”,湄潭拥有60多万亩生态茶园,超700家茶企、近30万茶农,让这里连续五年获得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还位居2024年度茶业践行新质生产力县域榜首。目前湄潭正聚焦茶产业的品质、品牌、品类奋力建设“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打造“全国新茶饮集聚区”。
一品:管控茶品质,以有机高标准打造干净黔茶
当前正值春茶采收季,在湄潭县抄乐镇群丰村的数字化有机茶园,村民们采摘鲜芽。


遵义市湄潭县湄潭县抄乐镇群丰村村民 谢正强
村民谢正强告诉记者,这里做的是有机茶,都是人工除草,比一般的茶青要贵个30%左右,上半年采茶收入在六七万,下半年还可以干别的事情。

这片3000亩的欧标有机茶园已有二十年,作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示范基地,一直按照欧盟食品安全标准集中管护茶园,从源头解决茶叶食品安全,已获得茶园欧标认证、欧盟有机认证、美国有机认证、中国有机认证4项权威认证。

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兴俊
“这20年以来,我们坚持使用有机肥,现在土壤有机质已经差不多比普通茶园要高出一倍,跟农户统一起来形成合作化,一年只需要进行两次统一防控,茶叶的品质比较好。”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兴俊告诉记者,他认为贵州干净茶,需要用标准去管理,把小农组织起来走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发展之路。

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在茶园禁用草甘膦等除草剂的省份,在全域推广茶园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将禁用农药在国标62种基础上提高到128种,建立了中国茶业界最高的安全标准,同时,当地还依托数字智慧技术精准管理茶园。


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杨再平
“以前全凭人去判断茶树有没有病虫害,不仅滞后还容易判断错误。现在通过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气象、土壤、虫情等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对病虫害进行提前防治,更加科学地管护茶园。”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 杨再平介绍到。
二品:做响茶品牌,校地合作提升公共品牌价值
借助科技,采收的茶青进入这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至少能处理1000斤鲜叶,相比传统产线数量翻了一番。


贵州两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文军
贵州两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文军告诉记者,茶叶的季节性特别明显,数量提升规模化了之后,设备温度、湿度、水分都设定好,能够把最好的茶青采摘回公司,最快的效益把茶叶按品质标准生产出来。

标准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品牌价值。当地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注册了“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两个公共品牌。县内有37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这两个品牌,可各家产品参差不齐,价格一度悬殊近10倍。


2020年,湄潭县与浙江大学达成合作,成立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一大重要成果就是建立品牌标准。


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院长 王岳飞
“我们主要是制定湄潭茶的实物标准样和文字标准样,色香味形四个方面去评判茶好不好喝,把茶叶分成六星、五星、四星和一级,生产企业知道我这个茶做出来是什么级别,有利于湄潭茶产业标准化发展,也让消费者更加清楚湄潭茶的品质。”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院长王岳飞告诉记者。

2023年规范授权86家企业使用“湄潭翠芽”商标、68家企业使用“遵义红”商标。在202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两个品牌的价值共计超过了70亿元。

贵州两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汝华
“通过这个标准的制定,企业使用这个品牌必须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由我们品牌公司来统一发放防伪识别码,有了参照物之后,市场就相对比较规范。”贵州两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汝华介绍到。
三品:开发茶品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湄潭不断做强品牌的同时,也在奋力进军新茶饮赛道。当地首家新式茶饮企业每个月都会推出适应市场的新配方。



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矗巍
“我们研发了130多种产品,新茶饮的茶主要以夏秋茶为主,有一定浓度,和奶、水果冲泡出来才能凸显茶的风味。”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矗巍告诉记者,传统茶以春茶为主,按照名优茶的产出,干茶满打满算一亩做200斤,做新茶饮夏秋茶都采产量可以翻四到五倍,去年企业在湄潭的茶叶原料的采购3000万元以上。


如今,这家企业已与国内100多个奶茶品牌、4万家线下门店达成合作,车间一天可生产20吨产品,原料70%来自湄潭。

逅唐茶业创始人 韩刚
“中国的新茶饮大概是45万家,我们占比将近十分之一,一年的茶叶销量大概是在五六百万斤,需要的茶数量级非常大,湄潭非常符合,我们定位叫“新茶饮聚集地”,还有几家头部品牌即将入驻,前景会非常好。”逅唐茶业创始人 韩刚说到。

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湄潭茶业出新的底气,关键一招在主动适应消费新趋势,开发品类,相继推出含茶的饮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去年,当地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超166亿元。

遵义市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田徐
“我们已构建起以茶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了从种植、加工、研发到品牌营销及茶旅融合的完整闭环。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建设、“黔茶故事”出新出彩,以转型升级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遵义市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徐介绍到。

遵义台 湄潭融媒 李正
记者: 田婷婷 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