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襄阳积极引导各城区政府制定各类扶持政策,发掘、培育优秀农业农村创业项目和人才,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创客扎根基层。

4月9日午后,襄城区卧龙镇屠巷村的麦田咖啡馆内,咖啡机嗡嗡作响,游客曹女士一家围坐在落地窗边,远眺金黄的稻田。“开车20分钟就能逃离城市喧嚣,孩子田间撒欢,大人品咖闲聊,这才是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她笑着说。
不远处,白云村的窖远乡村柴窑面包房飘出阵阵麦香。店主葛悦琪正将新鲜出炉的面包端上木桌,顾客们围坐谈笑,背后是改造一新的诗意小院。“过去这里荒草丛生,现在成了年轻人的‘解忧杂货铺’。”葛悦琪擦拭着额头的面粉,眼里闪着光。

“村咖”“村焙”的兴起,折射出城市人群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近郊乡村休闲项目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近年来,襄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导各城区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部分重点县市区每年都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创客培训、创业辅导、项目孵化等工作。同时,在创业补贴、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场地租赁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条件的农创客创办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规定给予税收减免。在土地政策方面,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保障农创客农业创业用地需求,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农创客合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在金融支持上,地区政府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农创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 “农创贷” 等专属信贷产品,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和优惠利率。建立农创客融资担保机制,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此外,还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创新,针对农创客创业项目特点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 “村咖” “村焙”等越来越多的乡村创业项目不断涌现。更多的 “新村民” 扎根乡村,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襄阳的乡村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创事业蓬勃发展,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高源 高嘉琪|编辑:高原
审核:彭蕾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