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及医保通用名》,首次对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高值医用耗材建立统一医保命名体系。此举通过合并功能相近产品、细化技术参数,解决长期存在的“异物同名、同物异名”乱象,为医保精准支付和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撑,有望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此次规范化命名涉及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7大类产品。国家医保局联合药监部门、临床专家及企业,参考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对耗材功能、材质等核心参数分类标注。以非血管介入球囊为例,原通用名仅标注“球囊、导管”,现细分为14个精准名称,包括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等。
国家医保局介绍,通过命名体系区分技术特征,还可以推动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呼吁合理定价惠及更多患者。例如治疗“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的压迫球囊扩张导管创新产品首次被单独命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作为革命性技术,也被单独立项。其体积较传统起搏器缩小90%,并发症风险降低61%。
国家医保局表示,原有粗放式的命名导致招标采购、医保支付效率低下,规范命名后将实现分类精细管理。该局将加速推进其余类别耗材通用名编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柴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