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5月22日,四川资阳市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资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和群众获得感五大维度,构建“总则-目标-任务-保障”四维体系,部署7大重点任务,设置42项量化指标。

新闻发布会现场。
“‘无废城市’并不是指城市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是指城市的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据资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通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排在7大重点任务的首位,当地重点推进安岳气田钻井岩屑、含油污泥治理,实施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7年,绿色制造体系成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同时,资阳市促进农业低碳生产,加强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开展畜禽粪污专业化集中处理,加快推进安岳县易腐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到2027年,资阳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此外,资阳市还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活源固废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强化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打造特色“无废细胞”工程,强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污泥安全处置。2025年实现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步提升城乡处置能力。
会上,资阳城管、经信、农业农村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生活垃圾分类、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农业固废利用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其中,在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当地出台《资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地方法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目前,资阳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37%,全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4年在住建部垃分评估成效实现得分排位双提升,进入全国同类小城市行列第二档。
同时,资阳市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设施设备,中心城区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分类亭1100处、环保驿站38座、标准分类垃圾桶1万余个,确保垃圾分类能够分类投放。资阳全市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座、危险废物(有害垃圾)设施1座,确保垃圾分类能够处置。今年还将投资6090万元进行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