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持续多元化,安踏开始做韩国时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1:55:00    


2025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均上涨14%,收购与合作两个新的国际品牌,持续走“多品牌”之路


文|《财经》记者 杨立赟

编辑|余乐


安踏集团的多品牌战略正在展现效果。8月27日,安踏体育(02020.HK)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不包括由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上市事项权益摊薄所致的利得,实现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长14.5%。

财报发布当日,安踏集团与韩国的时尚集团MUSINSA共同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运营韩国时装业务。在合资公司里,安踏持股40%,MUSINSA持股60%。安踏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是在“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下,对时尚产业的建设性探索。

从业务结构来看,安踏集团目前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最大的是安踏品牌,上半年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5.4%,在整体中的占比最大;其次是斐乐(FILA)品牌,收入达141.8亿元,同比增长8.6%;再次是包括可隆(KOLON SPORT)、迪桑特(DESCENTE)在内的其他所有品牌,这部分业务收入为74.1亿元,增速最快,同比涨61.1%。

安踏集团历年上半年营收变化。图源:财报


安踏集团历年净利润变化。图源:财报

安踏集团以走大众路线的安踏品牌起家,从2009年开始持续在国际上收并购,逐步将斐乐、可隆、迪桑特、亚玛芬等收入麾下,构建多品牌矩阵,形成安踏体育和亚玛芬体育两大上市公司的双轮驱动体系。

安踏帮助这些国际品牌挖掘增长的潜能,也借助国际品牌做自己的全球化。比如在2019年收购亚玛芬之后,安踏开始改变其旗下始祖鸟的打法,将它从专业户外品类中拉出来,向奢侈品方向靠拢,给了始祖鸟一个独特的品牌定位“运动奢侈”,在中国市场掀起一阵热潮。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这份业绩报告中表示,安踏体育的并购战略聚焦两类机会,一是具有强品牌价值和基因的品牌,通过战略重塑实现价值跃升;二是高潜力的新兴品牌。

2025年上半年,安踏全资收购户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丁世忠称其拥有德国精工品质,定位于大众至中端户外市场。他表示,该品牌已组建联合管理团队,今年内将制定三至五年的复兴计划,重塑其产品与品牌体系。

不过,根据这份中期报告,受收购狼爪等影响,安踏集团的平均存货周转日数增加22天至136天,但应收及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保持稳定。

上半年,安踏集团的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其原因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电商业务及鞋类产品贡献增加,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报告期内,安踏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运用算法模型提升销售转化,推动线上业务增长。所有品牌的电商业务占整体收入的34.8%,比上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按绝对金额计算,同比增长17.6%。

对于最新与韩国MUSINSA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一事,丁世忠表示:“这并非偏离主赛道,而是更好地贴近年轻消费趋势,探索大时尚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边界,为运动赛道带来新的启发。”

此外,安踏还在紧跟当下科技潮流,AI(人工智能)技术上做了一些投入。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与宇树科技、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同建立机械人运动科学研究基地,推动人形机械人在运动科学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据财报显示,AI技术的应用已经嵌入安踏体系,包括搭建AI技术平台,接入成熟的AI模型,为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支持,提升管理决策、生产效率及终端消费者体验。

例如,在服务中国国家队的过程中,安踏通过数字动作捕捉系统、多维感测器,获取运动数据,为运动员定制了个性化的训练装备和竞赛装备。安踏自主开发的“冰上鯊鱼皮”就是通过AI技术,实现空气湍流控制减阻和边界滑移减阻技术,比之前的滑冰服减阻能力提升5%至10%。

其AI辅助设计系统,可以快速生成针对消费者的多种设计方案,最快四天完成外观设计和下单,而传统设计需要三至六轮实物打样,耗时至少一个月。此外,AI技术也被应用在自动补货、智能调拨等场景,帮助货场精准匹配。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