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推动平台企业合规自律的新举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6:40:00    

为了规范和引导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收费行为,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就《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指南》从引导推动经营者合规自律的视角出发,对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提供服务所收取的佣金、抽成、技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收费行为的合规予以了明确指引,表明我国市场监管部门在对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进行常态化监管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平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是我国构建和完善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的制度新举措。

一、《指南》的颁布可以为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市场监管部门意识到经营者建立合规体系所能发挥的独特效用,通过《指南》来指导网络交易平台加强收费行为合规工作,践行了“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救济”的理念,通过引导平台主动作为来“规范平台收费行为”和“预防平台不当收费行为”,实现预防性监管工作的职能,弥补相关执法“事后性”的不足,最大程度地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提高对平台收费行为监管的精准度和效能,推动对平台收费行为的治理关口从事后执法向事前预防前移,实现对平台收费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周期监管。

《指南》对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作出一般性指引,有针对性地回应了经营主体诉求,手把手地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完善和规范收费行为,平台可以直接“按图索骥”,参考执行,有助于平台合规管理的规范性,以“守法”为线索提高了法律实施的参与度、法律规范的确定性和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例如,《指南》通过推动平台收费的透明度来约束收费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明确规定平台应当在首页显著位置,向平台内经营者或者其他收费对象持续公示平台收费项目、规则、标准等平台服务协议内容、交易规则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确保平台内经营者或者其他收费对象能够便利、完整地阅览和下载。收费项目应当与服务内容对应,同一收费项目应当使用统一的名称、内容描述等要素。收费规则应当简洁明晰、通俗易懂。收费标准应当准确清楚、便于计算,根据不同交易条件实行不同收费标准的,应当标明交易条件及对应的收费标准。再如,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的促销费用的问题,《指南》明确规定平台组织平台内经营者开展优惠促销活动时,应当事先明确平台与平台内经营者之间关于优惠补贴的分担方式、比例等内容。在未与平台内经营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不得向平台内经营者临时加收促销费用。

二、《指南》的颁布会有力推动和加强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的合规工作

企业合规本身是经营者预防和抑制法律风险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是企业内部为实现依法依规经营所推行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治理方式。企业自主推进合规工作的内在动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源于对违法行为被发现和遭受法律制裁的恐惧;二是源于一种内生的规范义务感。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合规工作既可以有效减少经营者“非理性”违法行为的发生频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执法的压力,节约执法资源。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完善收费行为合规制度能够帮助平台避免潜在的不利后果,有效避免平台可能面临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风险。因此,提升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支持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收费行为合规的管理体系,对于网络交易平台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支持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收费行为合规制度,营造守法、诚信、透明、公正的收费合规文化氛围,《指南》督促平台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合规管理组织、配备合规管理人员,及时将监管制度内化为合规制度,建立不合理收费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收费风险的事前合规审核、合规培训等机制,鼓励平台报告收费行为合规情况,提升平台收费合规管理能力。例如,《指南》为了指导平台建立不合理收费风险识别评估机制,规定平台可根据企业经营环境、业务特征、平台内经营者的反映及舆论曝光问题,及时识别处理平台经营活动中的收费合规风险。鼓励平台利用数据技术加强平台不合理收费风险监测与分析,提升对平台不合理收费风险的有效识别能力。再如,《指南》为了指导平台建立防范收费风险的事前合规审核机制,规定平台在出台、修改平台收费规则或组织实施涉及平台收费有关经营活动前,应当由平台内部的合规管理组织或人员对涉及平台收费的合规情况进行审核。鼓励平台在其内部办公信息管理系统中嵌入合规审核环节,有效保障合规管理组织或人员独立开展审核工作。

三、《指南》遵循鼓励与督促并重原则对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作出明确的制度回应

近年来,个别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收费不规范情形,特别是平台收费水平偏高、项目不够透明等问题被广泛热议,平台内经营者也反映,由于名目繁多、计算方法复杂、平台收费不透明,加上平台营销推广费用上涨快等因素,成本负担被不合理地加重。《指南》秉承问题意识,在提炼梳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规范优化平台收费行为,明确禁止不正当收费行为来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合理收费,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指南》要求平台根据自身经营成本,基于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交易习惯等因素,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平台内经营者经营状况,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同时《指南》鼓励平台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经营者负担,提供让利或减免扶持,权衡平台、平台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利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指南》鼓励平台根据自身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所形成的服务特点,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范围内采取灵活多样的定价策略,降低平台内经营者负担,促进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共同发展。再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指南》鼓励平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取减免佣金、降低收费标准等帮扶政策。

同时,为了有效规范和约束平台的不合理收费行为,《指南》督促平台健全收费规则、收费公示等制度机制,严格履行减收、免收费用承诺,审慎评估收取保证金必要性,合理确定保证金收取标准、收取方式,及时反馈平台内经营者收费关切,主动配合监督检查,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例如,《指南》规定平台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有下列不合理收费行为:(一)重复收费;(二)只收费不服务、少服务;(三)转嫁应当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四)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提供其基础经营数据的费用;(五)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购买服务或者参加推广、促销活动并收费;(六)利用不合理的保证金等形式变相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七)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平台内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八)收取其他不合理费用。

总之,《指南》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平台企业常态化监管制度,可以引导网络交易平台深化合规治理,推动平台企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也可以在我国“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好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孟雁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