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卖平台对决 商家、骑手、消费者都有话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6:49:00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报道:近期,刘强东骑电动车送外卖并和骑手吃火锅的视频在抖音、微博上爆火,这一事件也揭开了几大外卖平台对决的序幕。在这场平台较量中,商家更青睐哪家平台?骑手在哪家平台赚得更多?消费者又喜欢哪个平台?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商家忙着打包外卖)

商家:美团饿了么抽成京东外卖平台相对友好

在南昌地铁大厦附近的地下商城,年轻老板小黄正把刚熬好的银耳汤打包好,递给骑手,他表示:“这个月刚申请入局京东外卖平台,三家平台同时挂着,希望能多吸引点客单量。”

这家主打养生甜品的店铺,在红谷滩商圈已经开了一年,均价20元左右的甜品受周边女性白领欢迎,按说应该不愁销路,然而外卖平台的规则却让小黄倍感压力:“我们店在美团和饿了么的抽成大概都在26%左右,要是碰上外送补贴、神券补贴这些活动,我们还得自掏腰包贴几元钱,算下来最终平台抽成能达到40%左右。”

据小黄介绍,目前入局京东外卖的商家,佣金大概在6%左右。“这相当于省下了一大笔成本,对我们小店来说很有吸引力。”不过,他也提到,美团和饿了么的用户基数更大,订单量目前还是占主流。“外卖高峰期的时候,美团骑手来取餐的频率明显更高。”

谈到经营心得,小黄强调:“不同平台有不同的作用,美团和饿了么流量大,能帮助店铺提高曝光度,吸引更多顾客到店线下消费。京东外卖作为新入局的平台,可以帮店铺增加收入。只要平台不搞‘二选一’,良性竞争对我们商家最有利。”他表示,入局京东外卖平台审核相对更严格,这让他对平台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毕竟我们是老老实实做产品的,卷不过那些玩套路的‘网红店’。”

记者走访发现,同时入局多个平台的商家不在少数。一家连锁奶茶店老板表示:“多一个平台就多一条路,但最终还是得靠产品说话。就算平台补贴再诱人,要是品质跟不上,顾客也不会再次购买。”

(外卖高峰时段骑手正等待配送)

骑手:目前京东平台单价高 拿到手的钱多才是关键

小刘目前是京东外卖的一名全职骑手,原本他在美团平台跑外卖。今年京东入驻外卖市场,他发现京东的订单单价更高,便选择加入,小刘表示:“作为骑手,我们希望京东入驻后,外卖小哥以后待遇好起来。”

小刘回忆道:“以前我在美团跑单,单价高的时候一天接70到80单,一天下来收入大概400元。但现在美团的单价降低了,像1公里左右的外卖单,美团平台现在每单只有3元左右,而京东外卖每单收入大概是5元多,这样算下来每天能多赚一百多元。”据小刘透露,近期尝试点京东外卖的人多了,但京东骑手相对较少,所以每位骑手分到的单量会比其他外卖平台多一点。不过,从街面上来看,跑美团的骑手还是最多的。

和小刘不同,万师傅是一名有着五年多兼职配送经验的骑手,他一直都在美团平台跑单。万师傅说:“我习惯了跑美团,京东近期单价高,可能是为了推广品牌,平台都是这样的,等站稳脚跟后,骑手的单价可能又会降下来。而且我通常晚上下班后跑几个小时,美团的接单相对稳定,因此还要观望一段时间,短期不会更换平台。”

对于京东平台承诺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情况,万师傅觉得对自己没什么吸引力,因为他兼职跑外卖,自己所在单位已经为他缴纳了五险一金。而小刘则表示,目前南昌京东外卖平台还没有推行这个政策,他担心缴纳五险一金后,自己拿到手的工资会变低。他坦言:“我觉得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只是短期赚点钱来过渡一下生活,不太可能跑一辈子外卖,所以拿到手的钱多一点才是关键。”

(特价产品京东平台优惠力度较大)

顾客:外卖平台不存在客户黏性 哪家便宜点哪家

在这场外卖平台大战中,受益最直接的或许是消费者。“现在点外卖有点像回到了2015年外卖平台刚出现的时期。”曹先生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订单记录,“京东最近推广力度很大,经常发券或推送特价商品,五六块钱就能点到一杯奶茶,比去店里用小程序下单还便宜。”

记者发现,在南昌红谷滩万达,同一家奶茶店同一款原价15.99元的美式咖啡,京东、美团、饿了么的到手价分别为18.69元、18.59元和15.99元,三个平台配送费各为2.7元、2.6元、2.7元,饿了么通过减免配送费实现了最低价。但记者发现,如果选择在京东平台上购买减免配送费的特价拿铁咖啡,京东到手价仅为7.9元,而美团、饿了么的到手价分别为19.59元、16.99元,特价产品京东平台优惠力度较大。

在配送服务上,美团和饿了么表现接近,美团预计的最快送达时间和最晚送达时间均比京东外卖快约25分钟。不过,京东平台上注明,若配送超时20分钟免单;美团配送超时20分钟赔付4元,超时30分钟赔付6元;饿了么虽赠送了蜂鸟准时达服务,但未写明赔付金额。

平台使用便携度上,京东平台上未开通在线联系商家功能,只能进行电话沟通,美团饿了么具有优势。

“我认为外卖平台对消费者而言并不存在客户黏性。”曹先生直言,“外卖平台本质上只是中介,哪家便宜点哪家,有羊毛就薅。”这种心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普遍。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年轻人中,均表示已安装多个外卖APP,通常会比价后选择最优惠的平台下单。

记者手记:平台竞争别只盯着价格还有更多可为

当下的外卖平台对决,不由得让人回想起多年前的打车平台大战。低价补贴,短期内确实能让消费者受益,但随着滴滴烧掉14亿元,快的烧掉10亿元,40多家打车公司在这场战火中灰飞烟灭。最终,滴滴快的选择握手言和,合并成了如今的滴滴出行。没有了竞争对手的制衡,曾经吸引用户的补贴如同潮水般退去,网约车价格一路攀升,消费者曾经享受的低价红利,如同昙花一现般消逝。

如今,京东外卖的强势入局,打破了美团和饿了么长期以来的双雄格局,各种优惠补贴纷至沓来。但“薅羊毛”的背后,不禁令人担忧,这是否也只是一场短暂的狂欢,平台回归理性后,消费者会不会面临价格上涨?从长远来看,这种低价竞争是否真的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会重蹈打车平台的覆辙,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外卖平台对骑手的权益保障仍存在诸多不足:劳动关系模糊、平台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社保责任、骑手收入高度依赖算法规则。商家在与平台的博弈中,议价权几乎完全倒向平台。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骑手和商家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整个外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外卖平台的竞争不应仅仅局限于价格,更应体现在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用户体验、保障劳动权益等多个方面。职能部门也应该通过加强监管等手段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外卖市场才能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消费者、商家和骑手才能在这个生态中实现共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