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精准赋能乡土产业与文化传承,大学生志愿者为乡村共富注入新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1:52: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丁玲 傅丽君

近日,台州椒江“同心共富”夜市,人声鼎沸。

镜头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学生陈欣诺手举一包“空气生姜糖”,正热情洋溢地向线上观众讲述谢杨贡姜的古法工艺与独特风味。

与此同时,章安老街郑米华大师的竹编工坊内,细长的竹篾在青年志愿者毛文群等人的指尖灵动穿梭,他们正耐心指导研学孩童非遗编织的乐趣。

这充满活力的城乡联动场景,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党总支与章安街道党建联建实践基地孵化的成果。在“星火垦创”组织员工作室党员教师丁玲、傅丽君的带领下,一支以入党积极分子为核心的“星火志愿服务队”深入章安,用青春智慧精准赋能乡土产业与文化传承。

直播赋能,“姜”温暖香飘夜市云端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姜韵贡礼”小组前期扎根谢杨村,在与村支书杨菊弟、贡姜主理人杨奎深入交流后,精准捕捉到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痛点——品牌不强、销路不宽。

组长陈欣诺带领组员,将解决方案带到了人流量更大的“同心共富”夜市。

在直播镜头前,他们不仅生动推介“空气生姜糖”、“姜汁膏”等特色产品的独特风味与价值,更深情讲述谢杨贡姜承载的乡土记忆,成功让这份“老味道”借助夜市平台与云端流量,飘向更广阔市场,为姜农开辟增收新路。

匠心守护,“竹”文化薪火传新生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竹蕴童梦”小组则走进章安老街,沉浸于竹编大师郑米华凝聚匠心的工作室。

在聆听大师讲述传承坚守与当前困境后,组长毛文群带领组员迅速行动,化身研学助手,引导孩子们体验基础编织,讲解竹编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化身数字记录者,用镜头细致捕捉郑大师的精湛技艺与传承心声,为这项非遗的数字化传播留存珍贵档案。

青春的身影,成为连接古老技艺与新生代的文化桥梁。

在“星火垦创”组织员工作室的引领下,志愿队正以点点星火之力,汇聚成照亮乡村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之路的温暖光芒。

从田间地头的贡姜到夜市直播的云端,从静谧老街的竹坊到孩童欢笑的研学课堂,他们躬身乡土,用青春实践诠释着青年与传统的双向奔赴,为绘就产业兴、文化浓、乡村美的共富画卷贡献着澎湃的青春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