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医多管齐下治糖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7:26:00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会长 谢立科 □副会长兼秘书长 郝晓凤

本报记者 钟财芬

专家小传:谢立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原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会长

郝晓凤,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底病眼外科主任,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

编者按:“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便用这一论述揭示了眼睛与全身健康的密切关系。经过长期积淀,中医在眼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近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报专访了相关专家,详解中医治糖网的优势与要点。

眼和全身一起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与糖尿病肾病并称两大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48亿,糖网负担随之加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会长谢立科介绍,糖网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失明。

而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出现糖网的比例越高。以2型糖尿病为例,患病5年以上时,约30%的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10年以上这一比例升至50%;病程超过25年时,80%以上会发展为糖网。

“在治疗糖网方面,中医具有独特优势。”谢立科说,糖网源于全身性高血糖,而中医秉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不仅能改善眼部问题,还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大便干燥、腰痛、乏力、口干等全身症状,从而全面调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疗方法也非常多样,除了中药口服,还有针灸、穴位按摩、膏药贴敷、冷热奄包(中药热敷)等局部理疗措施,多管齐下对糖网进行治疗。

重点关注虚、痰、瘀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晓凤介绍,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糖网为“消渴目病”,致病因素主要有虚、痰、瘀。虚为阴虚、气阴两虚、脾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痰为水肿渗出形成的痰湿,瘀则指血管病变导致的血脉不通,三者相互作用导致糖网发生发展。

总体来说,糖网中医治疗是在西医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为:“以益气养阴、滋养肝肾、阴阳双补治其本;通络明目、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治其标。”

根据眼底病变情况,西医将糖网划分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中轻、中、重度非增生期分别对应Ⅰ、Ⅱ、Ⅲ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包含了IV期(增生早期/高危增生型)、V期(纤维增生期)、VI期(增生晚期)。在不同分期中,中医均可发挥辨证论治优势,介入糖网治疗。

早期治疗重养阴

早期糖网主要指非增生期,病变以微血管瘤、少量眼底出血等为主。郝晓凤表示,此阶段为中医黄金干预期,可辨明证型、及早介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患病伊始,患者多表现为阴虚燥热证,视力正常或减退,伴有口渴多饮、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治法为养阴生津、凉血润燥,中药多用消渴方加减。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进展为气阴两虚证,表现为视物模糊、目睛干涩、视物变形或眼前黑花飘舞,伴全身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等症状,脉沉细无力。此时治法讲究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可使用生脉散联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除上述两种证型,早期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肝肾亏虚证,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目睛干涩,舌暗红少苔、脉细涩,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症状。这类患者治疗以滋补肝肾、润燥通络为主,方药为杞菊地黄丸加减。眼底出血较多者,可合用生蒲黄汤止血;出血静止期,可合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出血久不吸收者,酌加浙贝母、海藻、昆布。

此外,对于眼底出血较少的早期患者,可取太阳、阳白、攒竹、足三里、三阴交、光明、肝俞、肾俞等穴位针刺。

术后中医助康复

当眼底病变进入增生期后,临床以西医治疗为主。糖网患者通常需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来抑制眼底新生血管、治疗黄斑水肿。但这类治疗效果通常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部分患者甚至要注射数十次乃至上百次。对于眼底视网膜血管广泛闭塞者,需采用激光治疗,通过凝固出血点、封闭新生血管,来减少反复出血和失明风险。这一阶段,如能通过中医手段进行全身调理,能显著延长西医治疗效果,降低注射药物、激光治疗的频率。

在证型方面,此时期的糖网患者可能表现为脾虚湿滞证,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舌质淡、脉弱,可出现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及黄斑水肿等。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利水消滞为主,方药有补中益气汤联合五苓散加减。

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阴阳两虚证,出现视物模糊、目睛干涩或严重视力障碍,伴有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等症状。治法以滋阴补阳、化痰祛瘀为主,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若病情进展至眼底病变晚期,出现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清除积血并修复视网膜。在手术后,配合中医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巩固手术效果,避免视力丧失。例如,用清热中药做成冷热奄包熏眼,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根据术后出血情况适时使用止血、活血化瘀中药调理,有助促进血液循环和瘀血吸收。

防治未病不失明

“糖网可防、可治、不可怕。”谢立科表示,一旦早期诊断,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糖网患者都可避免失明。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是控制糖网发生发展的关键,糖友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糖友普遍存在“控制饮食即少吃东西”的误区,但这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建议糖友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全面摄入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常规营养素,鱼、肉、蛋、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都应食用。

适度锻炼,控制血糖平稳。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降低血糖。糖网患者若视觉存在异常,锻炼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因跌倒等意外加重眼部病变。

定期检查,保证指标正常。所有糖友都要遵医嘱做好血糖的日常监测,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并戒烟。1型糖友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一次眼底,2型糖友确诊后即开始每年查眼底。若出现眼部异常,需缩短检查间隔,每半年或3个月复查一次。

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糖友及糖网患者因病程长、病情复杂,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糖友应调整心态,坚定治疗信心,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