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作为“南国四大果品”之一
荔枝不仅是水果
还是一味中药
合理食用能养血健脾、行气消肿
为健康加分
但需特别提醒
儿童每日≤5颗,成人每日≤15颗
空腹大量食用新鲜荔枝可能引发“荔枝病”
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昏迷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掌握以下要点
这个夏天放心享受“岭南佳果”的甜蜜吧~
【本文审核专家】

麻微微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教授

王耀巍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肾病科
01
食用荔枝有何好处?
补充能量:
荔枝果肉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含糖量高,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
健脑安神:
荔枝中含有色氨酸,能抑制大脑的过度兴奋,帮助睡眠,常食能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状。
开胃健脾:
荔枝果实中的有机酸具有帮助消化、软化血管和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等多种功能。荔枝甘甜多汁,含水量较高,可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生津止渴、开胃健脾,可增强食欲,尤其适宜口干舌燥、食欲不佳者食用。
美容养颜:
荔枝富含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单宁、花青素等,这些营养成分能够抑制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分解,防止肌肤松弛、产生皱纹等衰老现象,同时还可以减少色素沉着,从而使肌肤保持年轻态。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食用荔枝能够加速毒素排出,促进细胞生成,使皮肤细嫩。

02
“药食同源”——荔枝食疗推荐
荔枝双清饮:
功效:
此汤不凉不燥,既能肺脾双补,又可宁心安神,适合夏季日常调养。
适用人群:
肺脾两虚所致乏力、干咳、失眠、口干者。
材料:
鲜荔枝7枚、百合10克、苹果1个(去皮)、玉竹10克。
制作:
食材洗净后加水熬制20~30分钟。

荔枝乌梅饮:
适用人群:
口干舌燥、食后胃胀、湿气重、手脚冰凉者。
材料:
鲜荔枝5枚、乌梅3颗。
制作:
食材加水熬煮15分钟。

荷香荔枝酿虾球:
功效:
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适用人群:
脾虚易泻、食欲不振、怕冷乏力、需控制体重者。
材料:
鲜荔枝、鲜荷叶、生甘草、虾、胡萝卜、香菇。
制作要点:
虾肉处理:去壳去线斩泥,与香菇末、胡萝卜末混合,加胡椒粉、盐、柠檬汁、蛋清、玉米淀粉调味;
荔枝酿肉:去核后涂淀粉,填入虾肉并塑形;
汤底调制:鲜荷叶、甘草煎汤炖煮5分钟左右,用原汁汆烫荔枝虾球,中小火煮至虾球浮于水面即可。
03
荔枝吃多了会得“荔枝病”?
“荔枝病”指的是空腹大量食用新鲜荔枝之后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严重者会突然昏迷、惊厥、血压下降,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发病机制:
本质:荔枝病实为急性低血糖症,核心诱因是荔枝中的特殊成分干扰葡萄糖代谢。
“捣乱分子”作祟:荔枝含大量果糖及两种关键毒素,二者会阻断葡萄糖正常代谢路径。
胰岛素失衡:空腹状态下大量摄入荔枝,果糖快速分解触发胰岛素过量分泌,而葡萄糖补充不足,导致血糖急剧下跌。
高危人群:儿童(代谢功能未健全)、体弱者及糖尿病患者。
症状识别:从轻微不适到致命风险:
轻度症状:
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重度症状:
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甚至出现谵妄(中枢神经异常兴奋)。
紧急警告:
大脑对缺糖敏感,若低血糖持续超6小时,可能造成不可逆脑损伤,需立即就医。
科学应对:分级处理原则
(1)轻症自救:快速升糖
立即食用:
糖果、巧克力、糖水或饼干等高糖食物。
休息观察:
静卧10~15分钟,症状通常可缓解。
(2)重症就医:刻不容缓
危险信号:
意识丧失、抽搐、持续大汗淋漓。
黄金急救:
静脉注射葡萄糖,延误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04
科学食用指南
空腹慎食:
过量易致血糖骤降,引发头晕、心慌甚至昏迷。
体质禁忌:
阴虚火旺、易上火、便秘者不宜多食。
糖尿病患者、减肥者及消化功能弱者,食用前需监测血糖,酌情减量。
严格控制总量:
儿童每日≤5颗,成人每日≤15颗。
选择成熟果实:
未成熟荔枝含更高浓度毒素。
小贴士:
解荔枝上火:巧用荔枝壳
古籍记载:
《滇南本草图说》:闽中地区用荔枝壳煎水或烧灼后泡水,解荔枝热性;
《本草纲目》:荔枝壳味苦性凉,具除湿止痢、止血功效。
现代应用:煎水代茶饮可缓解痤疮,外用洗湿疹。

夏季健康食用荔枝核心要点
1.荔枝好处:补充能量、健脑安神、开胃健脾、美容养颜。
2. “药食同源”——荔枝食疗推荐
荔枝双清饮、荔枝乌梅饮、荷香荔枝酿虾球。
3.食用禁忌:
空腹慎食;
体质禁忌:阴虚火旺、易上火、便秘者不宜多食;
严格控制总量,儿童每日≤5颗,成人每日≤15颗;
选择成熟果实。

如果你觉得有用
就把这张图转发给更多人吧~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
来源/ CCTV 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