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视曝光“夺命毒衣服”,致癌物超标20多倍!这4种衣服谨慎购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28:00    

老话常说 “人靠衣装马靠鞍”,在生活里,衣服不仅是我们保暖、扮靓的必备品,更是展示个人风格的 “流动名片”。然而,当你满心欢喜地穿上新衣时,可曾想过,这看似普通的衣物,也许正悄然威胁着你的健康?近年来,多地抽检结果频频曝光出 “致命毒衣服” 的存在,那致癌物超标的数据,简直触目惊心,令人脊背发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低价入手的衣服是性价比之王,殊不知,它们或许正一步步将我们拖入 “慢性自杀” 的深渊。

冬日加绒服,温暖背后藏危机?

曾几何时,网上一段关于复合加绒裤子 “有毒” 的视频掀起轩然大波。视频中指出,这类裤子里的绒面是用胶粘上去的,甲醛含量极高。此视频一出,众多网友纷纷跟评,诉说自己的类似经历。有人称买回家的加绒裤,轻轻一撕,绒面就轻易地与布料分离,尤其是那些绒面和外裤颜色不一致的,基本都是用胶水粘连的复合布。大家担忧,这样的裤子甲醛超标,极易致癌,原本为了抵御寒冬的温暖衣物,瞬间变得让人胆战心惊。

在服装制作领域,“复合加绒” 其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工艺,通常是将聚酯纤维等面料与保暖面料相结合。在复合过程中,确实会用到胶水来使两种面料紧密贴合。不过,正规生产流程中,一般会选用热熔胶。这种胶水质地柔软,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就像是给面料们找了个温和的 “粘合剂”。并且,按照规定,这类产品在上市之前,都要历经一道道严格的检查工序。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生产,且吊牌上标注有强制执行标准编号的加绒服,都是符合安全纺织品生产要求以及婴幼儿纺织品安全规范的合规商品,能放心穿着。

但服装市场鱼龙混杂,总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利润,会动起歪脑筋。他们舍弃安全的热熔胶,转而使用 “油胶”。虽说 “油胶” 本身不含甲醛,可其中挥发的有机溶剂,就像一个个潜伏的 “小恶魔”。倘若长期接触,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所以,当你拿起一件加绒服,若是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那可得提高警惕了,这件衣服的质量很可能存在问题,需谨慎购买。

“毒衣服” 里的危险分子大揭秘

实际上,衣物安全问题并非首次闯入大众视野。近些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发力,陆续公布了不少衣物质检不合格的情况。就拿 2022 年来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一批休闲服装展开抽检,结果令人震惊:来自深圳某公司生产的女装,居然检出 “联苯胺” 芳香胺染料超出安全标准 27 倍之多。这可不是个例,就连平日里我们天天穿着的袜子,也没能逃过 “毒” 手。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在抽检的 95 批袜子中,发现有 16 批次存在致癌芳香胺染料超标的问题。

或许有人会纳闷,联苯胺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绝对不能出现在衣物之中?联苯胺,是一种早已被科学明确认定的致癌物。它极为 “狡猾”,无色无味,还不轻易溶于冷水。这就意味着,即便我们日常洗涤衣物,也难以将它彻底清除。当人体长期与含有联苯胺的衣物接触,皮肤就像一个毫无防备的 “接收器”,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其中的有害物质。久而久之,皮肤炎症、呼吸黏膜受损、肝肾疾病等问题便可能接踵而至。更可怕的是,严重情况下,还可能诱发多种癌症。正因如此,我国早就明文禁止在衣物产品中添加联苯胺等致癌芳香胺染料,为消费者的健康竖起一道 “防护墙”。

在一本专门研究致癌染料的专业书籍里,详细引用了关于芳香胺化合物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芳香胺染料与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多种癌症之间,存在着明显且紧密的关联。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衣物中有害物质的巨大危害。

除了联苯胺,衣物中甲醛超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尤其常见于牛仔裤的漂染过程。甲醛,价格相对低廉,却有着 “神奇” 的功效。它能让牛仔裤的颜色更加牢固,裤子的平整度和抗皱性也能得到显著提升。但这看似 “好用” 的甲醛,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 “健康杀手”。当人体长期接触甲醛超标的衣物,身体就会亮起 “红灯”。轻微的,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让人瘙痒难耐,还会出现咳嗽、食欲下降、情绪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话,皮肤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支气管疾病也可能找上门来,鼻咽黏膜受损,甚至还可能导致不孕不育,更有甚者,鼻咽癌以及淋巴白血病等严重疾病也可能随之而来。鉴于此,专家们再三提醒,当我们购置新衣时,除了要仔细查看出厂安全批号,新衣服最好先经过洗涤这一环节,然后再上身穿着,以此尽可能减少与可能存在的有害物的接触。

练就火眼金睛,挑选放心衣物

衣服,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物件。可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衣服,很多人又担心一不小心就买到有毒衣物,内心纠结不已,到底怎样才能巧妙避开这些 “雷区” 呢?别急,这里有 4 个实用的注意要点,教你练就一双识别放心衣物的 “火眼金睛”。

警惕颜色过于艳丽的衣服:那些颜色过分鲜艳夺目、饱和度极高的衣物,虽然在衣架上看着十分吸睛,但实则暗藏风险。这类衣服往往更容易掉色,而且在染色过程中,添加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可能性也更大。尤其是贴身衣物,与我们的皮肤直接、长时间接触,为了健康着想,最好不要选择过于鲜艳的款式。就拿黑色衣服来说,有些可能本身在染色过程中存在色差或者其他小瑕疵,商家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往往会进行多次染黑处理,这无疑增加了有害物质残留的几率。

小心 “外贸尾单” 翻新衣:曾经,“外贸尾单” 衣服在市场上掀起一阵抢购热潮,很多人都觉得能以较低的价格捡到 “宝”。通常情况下,外贸尾单是厂家在交付国外订单时,为了应对质检而多生产的一部分衣服,有些厂家会将其低价出售。然而,这里面也隐藏着不少陷阱。曾有报道揭露,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会将来源不明的旧衣服进行翻新处理,贴上国外品牌标签,再以外贸尾单的名义大肆售卖。这些旧衣服,可能来自各种未知的地方,没有经过任何严格的质检,在翻新过程中,还可能使用大量化学物质。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如同给健康埋下了一颗 “定时炸弹”,存在极大的健康隐患。

远离有异味的衣物:当你拿起一件衣服,如果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那可得留个心眼。有些衣服由于长期堆积在仓库,里面的有害物质无法充分自然挥发,刚拿出来时就会散发异味。倘若经过洗涤之后,这股味道依然浓烈刺鼻,或者气味十分特殊、让人感觉不适,那么这样的衣物就不建议继续使用了。这股异味很可能是衣物中残留的甲醛、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散发出来的信号,为了健康,果断舍弃才是明智之举。

认准安全类别标识:一般而言,正规生产的衣物,其吊牌上都会清晰地显示所属类别。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B 类以上的衣物都是可以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安全纺织品。对于成人服装,要认准 GB18401 标准;而婴幼儿服装,要求更为严格,应符合 GB31701 质检要求。购买衣服时,养成查看吊牌安全标识的好习惯,就像给购买的衣物加上了一道 “安全锁”,能有效保障我们的穿着安全。

我们的身体几乎全天 24 小时都与衣服亲密接触,衣物的健康状况,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在选购衣物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甄别上述可能存在问题的衣物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