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奇记|小满时节 最爱家乡垄头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6:51:00    

老乡,你家的麦子,开始收了么?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时候的冬小麦进入灌浆阶段,籽粒日渐饱满。

欧阳修的《小满》一诗中也写道:“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在和同事聊到家里收小麦的场景时,心里冒出个想法:不如趁着这个时节,讲一讲山东的小麦吧。

山东的小麦种植,不晚于龙山文化时期。

虽每个遗址所见数量不多,但考古人员在胶州赵家庄、日照两城镇、茌平教场铺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小麦。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不太冷的知识。山东有很多地名,都带有“莱”字,比如仅在烟台,就有蓬莱、莱山、莱州、莱阳等,而这极有可能就和麦有关。

甲骨文中的“来”字,形像一株小麦。《说文解字》对来字的解释为,“周所受瑞麦来髀,一麦二缝,象芒刺之形”。 《诗经·周颂》写道:“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来牟”即“麳麰(lái móu)”,指的就是小麦和大麦。

郭沫若先生认为,以“莱”作地名的,即为“来”,大多与“麦”有关。莱国是商周时期东方大国,莱夷,指莱人。而据王献唐先生考证:“莱人之名称来源于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

山东, 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省。

山东不仅在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山东培育的小麦品种,比如“济麦”“山农”“烟农”系列等,也占据了全国小麦种业的“半壁江山”。

济麦44,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超强筋小麦品种,2021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强筋小麦品种,2023年作为成长型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济麦60,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专门针对旱地、盐碱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23年6月,在垦利区黄河口镇义和村,济麦60经专家测产平均亩产497.1公斤,再创中度盐碱地小麦单产新高。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下山东省农科院的小麦观摩季,目前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麦收结束。共有济南、兖州、陵城、邹平4处旗舰观摩点,全省50多处单品种大面积示范方,欢迎大家来现场观摩挑选心仪的品种!

良种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接力探索。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中国是受其病害面积最大的国家。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和他的团队“二十年磨一剑”,成功找到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通过远缘杂交将其转移到小麦中。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学术带头人刘建军,多年来带领团队默默耕耘,研发的“济麦”家族引领我国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方向,累计推广6亿亩,增产小麦500多亿斤。

今年4月,来自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全球首次完成了精准完整的小麦基因图谱绘制。眼下,小麦基因图谱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便利让更多“中国芯”小麦品种扎根大地。

聊了这么多,我们再把目光放在当下的山东小麦身上。

这几天的高温天气,让许多人都关心起小麦的长势。毕竟,目前山东大部地区的冬小麦处在灌浆期,长势容易受干热风的影响。对此,山东多地已组织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6月初,山东将自西向东、由南向北进入三夏大忙时节。

到那时,小满已过,芒种要来,又是个“忙收忙种”的时候——忙着夏收作物颗粒归仓,忙着秋收作物精心播种……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网信山东

闪电新闻记者 耿奇贤 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