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揭秘小说家的工作!名作家盛慧授课新时代南海首届作家培训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9:34:00    

5月18日,由佛山南海融媒有限公司和南海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新时代佛山南海首届作家培训班第四课在南海融媒举行。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盛慧从原创长篇小说《风叩门环》谈起,细致解构其小说创作的实战经验和独特技巧。

现场大合照。

盛慧拥有着“早年的苏童”“南方细雨中的海子”等美誉,作为中青年作家,至今已有着30年的创作经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叩门环》《白茫》《闯广东》,中短篇小说集《水缸里的月亮》,散文集《外婆家》《大湾的乡愁》《粤菜记》等共20多部,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俄文、蒙古文等。

《风叩门环》所描述的是一个小小的世界,盛慧试图用一个村庄做样本,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绘空巢老人们被遮蔽的生活,记录他们独特的情感波动和心理的微妙变化,呈现当代乡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并试图唤醒人们对远去的亲人与正在消失的故乡的记忆。

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盛慧授课。

以该小说为例,盛慧全面剖析了其创作的全过程,包括作品的构思、人物、故事、细节、语言、修改等方面,干货满满,令学员们听得入了神。

关于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过程,盛慧讲得很传神:作品构思的过程,就是气慢慢凝聚的过程,气盛则神出,情深方能气盛;长篇小说的写作的过程,如同微雕,在创作时,你看不到全貌,你只能和一个个词语搏斗,完成好每一个细部,写出准确、新颖而富有活力的句子,作家唯一可以依靠的武器是艺术直觉。

授课现场。

关于小说人物及其关系网的设定,盛慧认为,小说创作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人物,只有人物立起来了,小说才算生了根,只有人物有意思,小说才会有意思。小说是复杂的艺术,写小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探寻世界的复杂性、人的复杂性。小说的终极目的就是探寻心灵的秘密。复杂微妙的人物关系,需要通过故事去呈现,盛慧表示,小说中的故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更强调故事的独特性与概括性。

人物关系、故事需要细节支撑。“细节是生活的珍珠,它是小说中最具生命力、最意味深长的东西。”盛慧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作家要会像存零钱一样储存细节,写好细节,光观察还不够,还要深度地体验生活。他曾为了写活打麻将的场景,连打了一个月麻将,打麻将的时候,手边放一个小本子,把自己转瞬即逝的感受、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变化记录下来。

盛慧授课。

盛慧还很注重小说的语言,他说,“一个作家的语言品质就是他生命的品质,一个作家不懂得语言,就像厨师不懂得调味一样可怕”,“好的语言散发着成熟水果的香味,入口即化,而又回味无穷”……精妙的比喻,一下子将语言的重要性讲透了。如他在《风叩门环》里的文字,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连绵的树阴,好像客气的亲眷,一直把赵老太送到一座小桥边。过了桥,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轰’的一声,热浪像野兽一样猛扑过来,差点把她掀翻在地,滚烫的空气像塞子一样将她的鼻子堵得严严实实。”“村子像被人彻底遗忘了一样,很少有陌生人到来,他们的到来,总是特别惹眼,就像漂在菜汤上面的一层油花。”“天气越来越冷了,赵老太失去了往日的容光,病兮兮的,像只煨灶猫。她的脸上全是口子,手指也爆裂了,每一个指肚,都像一个晒干的小花菇,一碰冷水钻心地疼。”……诸如此类的精妙比喻,比比皆是,成为盛慧小说作品的一大突出特色。

“修改是给每一个句子注入生命的热度,我力争让每个句子饱含深情,让每个句子意味深长,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盛慧认为,修改才是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他提出了“言之有我,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三重修改的标准,也就是从有意思到有味道的过程。

盛慧的精彩授课,激起了学员们浓厚的交流欲望。大家争先恐后向其提问,以期导师解疑答惑。对此,盛慧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文学创作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要学会从经典作品和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文学坐标,并坚持阅读和写作,要有不怕输、不怕失败和善于推翻自己的勇气。

学员认真聆听。

“盛慧老师将他的家底都掏出来了,结合自己的作品谈感受和创作经验,我很喜欢听他的课。”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作家培训班学员长陈小文说,丰满而又不同寻常的比喻是盛慧作品很大的一个特色,一下子就能将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令人会心一笑又有所启发。

“盛老师的话让我警醒,创作源于生活,积累是关键。”佛山市小小说学会、南海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培训班学员吴碧连说,她从事小学教育30年,虽身处充满故事的校园,却因缺乏积累意识,错失了太多珍贵素材。今后,她将用心记录生活中的每一处美好,将这些素材化作文字,让教育与生活的点滴不再被遗忘,也为自己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培训班学员劳碧华、李城丽都对盛慧提到的“修改”这一内容深有感触。“他说,完成作品后不要急于投稿,应搁置一段时间,反复修改,消除创作时的‘火气’,这让我们意识到,好的作品往往都是修改出来的。名家尚且如此,我们想要写出好作品,更要经受住时间和修改的考验。”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理事、南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家培训班学员罗惜坤认为,盛慧戏称自己是“年轻的老作家”,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底气,更是他在文学创作上严谨风格的体现。“聆听了盛慧老师的授课,我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去思考去总结如何赋予作品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使命感。”

记者了解到,从3月底开班至今,作家培训班已走过一半的路程,每一位名家的倾囊相授,一次次让学员们收获匪浅,也给了学员们莫大的鼓舞和动力,更推动学员们在这期间大量阅读、写作和交流,共同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对于主办方而言,这就是作家培训班举办的初心所在和成功之处。接下来还有4节课,主办方期望,学员们能够永葆激情,在学习和创作道路上更进一步。

策划/南海融媒记者 吕啸天

文、图/南海融媒记者 马一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