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夜学习,双向奔赴的“精神充电”|江门文明Yeah(夜)集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1:05:00    

晚上7点半,乐道音乐创作教研中心的录音室里,几位年轻人聚在一起。台上,音乐老师王梓丰戴上耳麦,按下录音键,前奏透过环绕音箱响起,悦耳歌声随之悠扬;台下,灯光缓缓暗下,大家或倾听、或轻吟,沉浸其中,心情与感触涌上心头。

这是蓬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新Yeah(夜)校”的活动之一,录音棚歌手live交流会。

乐道音乐创作教研中心的录音室里,年轻人聚在一起,分享音乐的故事。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今年3月以来,在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推动下,“文明新Yeah(夜)校”在江门出圈。该项目以满足市民对知识和技能提升的需求为核心,推出文化讲座、技能培训等“夜课”以及举办读书会、经典诵读等各类学习型活动,满足市民对知识的渴求,提升生活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书香氛围,打造“夜间学习充电站”。

“夜校的风终于吹来了。”花样课堂受到青年人欢迎,老年人也在夜校学有所成,一场双向奔赴的“精神充电”在夜间展开。

拉满了社交属性

梁向宁是录音棚歌手live交流会课程的负责人,一名老师,也可以说是唱作人。

“它不是一份工作,它可以是表达所有爱的方式。”谈及参与文明实践项目的初衷,梁向宁说,希望分享唱歌的乐趣,教会大家用歌声如何表达爱与传递爱。

录音棚歌手live交流会。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梁向宁介绍,录音棚歌手live交流会时长约1.5个小时,每周一期,通过社区或社群报名,课程内容从词曲创作、音乐制作、录音、混音,到音响鉴赏、歌唱、演奏、表演等,“反正关于音乐的事情应有尽有”。

环绕的立体音响,柔和暖黄灯光,构成了一片释放情绪的音乐空间。一名身穿牛仔外套的高个子男生第一个举手,用通俗唱法带来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分享他的音乐故事,“最近,‘甲亢哥’来中国做直播的事,在全网刷屏了,数百万观众跟着他的镜头,见证了中国的开放包容、科技成果与文化底蕴,我也想唱一首歌,表达我们年轻人的爱国之情。”

台下的朋友湿了眼眶。“公益课程既丰富了群众生活,也让我们更多地接触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感悟和表达,将其融入之后的文艺创作中,再服务群众,这是我们成为文明实践‘合伙人’的意义所在。”梁向宁说。

不止有音乐分享。3月以来,蓬江区开设了老年仪态形体、少儿拉丁舞、成人二胡、成人燃脂塑形、银发录音棚体验、红领巾讲解员、少儿街舞、咏春拳、双节棍等公益课程30多项、共36节课程,参与群众超过2000人。

寓教于乐是大多数人对夜校的描述。无论年龄大小,在每周的固定时间,与艺术、文学、手工等有益又有趣的事情接触,寻找同好“搭子”,架起了沟通交流桥梁,拉满了社交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文明新Yeah(夜)校大多采取小班教学。“当前,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立体化、个性化,我们希望学员和老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多元化互动、个性化指导。”江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主打一个实用主义

3月13日晚,台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Yeah(夜)集 一起来拍戏”公益培训活动在此进行。40多位热爱影视的朋友前来“赴会”,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影视创作之旅。

NUKE POWER PICTURE核势人影业创始人邓伟荣是这堂夜课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他系统介绍了剧本构思、分镜设计、拍摄调度,分享《狂飙》《唐人街探案3》等拍摄技巧。“原来一个镜头要经过这么多工序,夜校不仅让我学会了运镜技巧,也体会到影视工作者的专业精神。”34岁的咖啡店主李女士说。

伴随着音乐,形体步态公益课的学员们仿佛站上了模特T台。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夜校的课程“花样百出”,但主打一个实用主义。尤其对于青年群体而言,伴随社会供给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生活及其自身发展的期待也在提高,愈加渴望通过自身努力解锁生活的更多可能。

“今天介绍的知识点,关键时刻可能救回一个生命。”在开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堂应急救护公益课吸引了30多位市民参加。课堂上,来自志愿救伤服务队的专业讲师以理论结合实际,详细讲解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有关知识,手把手指导学员实操,确保每一个动作准确、规范。

类似的健康课程深受欢迎。在鹤山,中医痛症居家疗法公益讲座连续两晚开讲,吸引了60余名群众参与。从落枕急救到肩颈放松,从艾灸入门到穴位按摩,每位学员都成了“家庭保健师”,在互动中掌握实用技能。

在年轻人心目中,读夜校是追寻自我、充电休闲的新方式;对政府而言,办夜校则是青年工作和人才发展的应有之义。

“我们期望能吸引到更多的社会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到江门‘文明新Yeah(夜)校’,为夜校提供课程、师资、场地等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也会以荣誉表彰、积分兑换等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希望给大家打造不一样的精神家园。”江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南方+记者 张婧媛 通讯员 高雪丽

◎相关链接

江门:文明实践“夜模式”,点亮城市“夜精彩”

【作者】 张婧媛;杨兴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