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已过,安徽合肥高温依旧。8月27日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合肥站股道内,钢轨温度已突破50摄氏度,热浪蒸腾中,远处的列车仿佛在波纹中摇曳。一群调车员穿梭在钢轨和车厢之间,后背制服已被汗水浸透。
这是2025年暑运一个普通的正午,也是调车员们每天必须面对的“烤箱时刻”。每一趟终到合肥站的普速列车,都需要完成“解体—编组—再出发”的流程。车头需入段检修,车厢需进场保洁,而调车员就是负责将这些钢铁巨兽精准解挂、调度和重新编组。“我们就是给火车‘穿针引线’的人,针脚必须又稳又细。”合肥站运转车间调车长叶磊明说。

合肥站调车员正在准备作业。(受访者供图)
“4道连挂!注意车距!”叶磊明手持对讲机,声音嘶哑。在他身后,刚入职不久的调车员朱杰正单膝跪在滚烫的钢轨旁,眯着眼睛确认车钩状态,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滴落,砸在钢轨上瞬间蒸发。
“火车到站时间不同,有的在正午,有的在深夜,只要有调车任务,我们就要出发。”朱杰擦了擦汗,笑着说,“一开始走到大太阳底下,还需要做心理建设,但现在慢慢习惯了。”
今年暑运期间,长三角地区枢纽站点合肥站迎来多次客流高峰。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合肥站增开普速列车6趟,调车作业量随之增加。截至目前,合肥站日均发送旅客4.01万人次,开行列车198趟。
“每增开一趟列车,都意味着调车员要进行数十次连挂作业,反复弯腰、俯身、摘管、提钩,日行2万多步是家常便饭。”合肥站运转车间主任赵远亮说。
为了保障高温下调车员的安全,车站也想了不少办法——配齐防晒帽防晒服等劳保装备、设置空调休息室、准备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物品、优化流程减少高温作业时间……“调车员们全力守护暑运安全畅通,我们也要用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合肥站相关负责人说。
这支由20人组成的调车班组,有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也有坚守多年的老师傅。
下午3点,钢轨温度达到峰值。“十车、五车、三车、一车、减速、停车——”52岁的李健凭借30年经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仅凭目测,就能报出车头与车厢之间的大致距离,从而控制连挂速度。随着“咔嗒”一声脆响,他完成了今天的第18次连挂作业。“有时一天喝五六瓶水都不上厕所,全变成汗了。”李健打趣着说道,劳保鞋底踩在钢轨上,像踩在电饼铛上。
暮色渐临,又一趟临客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晚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忙碌了一天,调车员们走进休息室,坐下大口喝着水。他们的工服结了白色的盐霜,但眼神依旧坚定明亮——明天继续为列车“穿针引线”。火热的暑运过后,便是收获的金秋。(记者胡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