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视聚焦!汉中方案亮相全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03:12:00    

8月4日

央视CCTV2《对话》节目聚焦生命终末期照护这一民生热点话题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为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代表受邀参与录制

向全国观众系统展示了

汉中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

让 “汉中方案”走进全国视野

自2023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重点工程,以“政策先行、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具有西北部特色的安宁疗护推进体系。

立足市情,汉中市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精心构建 “医院-社区-居家”联动服务网络。依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推动开设安宁疗护门诊、科室、病区及床位,覆盖二、三级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避免重复建设,充分盘活现有医疗设施。同时,将安宁疗护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内容,为群众提供居家评估、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服务。通过医联体模式,由三甲医院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远程会诊响应机制,让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全市已有25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设置病床300张,组建342人专业服务队伍,累计服务群众1300余人次,有效破解山区群众照护难题。

在服务网络构建中,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开设安宁疗护专科服务,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标准化病区,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安宁疗护病房,形成无缝衔接的服务链条。其中,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和医养中心基础,建成可容纳100人的安宁疗护服务中心,成为市域服务标杆。

三大特色实践彰显地域智慧,为安宁疗护注入活力。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县一级将安宁疗护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形成机构间、机构与居家间通畅合理的转诊机制,为区域内疾病终末期患者和老年患者提供覆盖机构和居家的安宁疗护服务。在中西医协同方面,依托秦巴山区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针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失眠等症状,积极推广针灸、艾灸、中药贴敷等中医药疗法,将中医药深度融入安宁疗护过程。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市安宁疗护培训教学基地,面向各类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全市性安宁疗护服务卫技人员轮训工作。同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等安宁疗护头部机构的专家团队来汉,进行标准化服务及人文关怀培训,通过轮训、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极大地提升基层人员从业服务水平。

“医保报销+公益补贴+社会捐助”的多元筹资机制,让安宁疗护服务真正触手可及,走进寻常百姓家。医保方面,实施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制度,并将安宁疗护费用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民政方面,整合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安宁疗护,进一步减轻患者个人负担。

汉中市卫健委副主任费菲在节目中表示,汉中将持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机制,让每一位生命终末期患者都能在温暖与尊严中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此次央视《对话》的展示,既是对汉中实践的肯定,更是向全国传递 “生命终末期也能有品质生活”的暖心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