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明区特殊儿童迎“双暖”:新校名摘“标签”,通勤车快到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2:2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通讯员 连丽鸣

8月,光明区特殊教育学校永久校区即将正式启用。在校门口,崭新的“光明区育明学校”标识格外醒目,前来提交报名资料的家长朱女士欣慰地表示:“新校名温馨又有希望,孩子们不必再因‘特殊’的标签被区别对待。”这一变化,源于区人大代表王璐在年初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提的建议。随着校名更新落地,特殊儿童的通勤接驳服务也正在积极推进。

今年初,王璐在两会期间接到光明区特殊儿童家长诉求:有的家长不愿提及校名,担心“特殊教育学校”的称谓会影响孩子融入社会;更多家长反映新校区距离远,学生上下学需多次换乘,遇高温、雨天更是困难重重。带着这些来自一线的诉求,王璐经多次调研,提交了《关于优化光明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基础配置的建议》,明确提出为学校更名消除歧视,并设立校车接驳服务。

王璐的建议迅速得到区教育局积极响应。针对校名问题,教育局第一时间与学校沟通,支持学校启动更名流程。经过多轮研讨,“光明区育明学校”的新校名最终确定,“育明”二字既蕴含“培育光明、点亮未来”的教育初心,也打破了传统特殊教育学校的刻板印象,为孩子们营造更包容的成长环境。许多家长带孩子在校牌前合影,感慨“这体现了对特殊儿童的真心尊重”。

通勤问题也迎来实质性进展。区教育局借鉴宝安区星光学校、龙华区润泽学校的通学巴士经验,发现这两所学校通过“学校摸查需求路线+家长代表对接巴士集团+配备专职管理员”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通勤问题。据此,教育局在建议办理答复中承诺,将协助育明学校尽快开展辖区特殊儿童通勤需求调研,主动对接深圳巴士集团,推动各街道主要交通枢纽接驳服务落地,未来特殊儿童无需再为“上学路”奔波,真正实现“就近入学、安全就学”。

“从建议提出到更名落地,仅用了不到半年,真没想到这么快,”王璐在回访时,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笑脸,深感履职的意义。她表示,区人大已将校车接驳推进情况纳入跟踪督办清单,持续推动通勤服务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