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新增19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了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省共184人,其中,宁德市19人入选,涵盖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7个类别。

NO.1
雷美娟
代表性项目名称:
畲族民间舞蹈(龙头舞、铃刀舞、猎捕舞)

雷美娟,师从第五代传承人雷明祥。常年致力于畲族原生态舞蹈龙头舞、日月舞、铃刀舞、猎捕舞传承,并积极推动畲歌畲舞进校园、进课堂,在蕉城区八都镇中心小学传授畲族原生态传统舞蹈,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加入畲歌队伍,让畲族文化代代传承。
NO.2
黄云飞
代表性项目名称:四平傀儡戏

黄云飞,师从梨园道教22代传人吕柏源。从艺35年来,常年应邀到浙江泰顺以及福建福州、宁德、浦城、建阳、武夷山等地各地开展傀儡戏传统剧目编排、展演及传承活动,每年出演达200多场。2020年获评第二批宁德市乡土人才(文化传承人)。
NO.3
杨光兴
代表性项目名称:福安评话

杨光兴,自小学习评话表演,从艺已有48年,表演足迹遍布福安及周边县市的各个乡村,展演节目曾获国家、省、市级各类荣誉,是评话(福安)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人。2013年起在文化广场主持设立说书亭,2015年起至今主讲《福安评话》电视栏目,个人获评福安市“十佳全民阅读志愿者”。
NO.4
谢在军
代表性项目名称:独木冲浪

谢在军,自1985年7月跟随伯父学“独木冲浪”,到1990年基本掌握了“独木冲浪”全套活动流程,2001年起经常组织人员参加各种“独木冲浪”的表演活动,在2017年为了将这项技艺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正式成立了独木冲浪队,正规化开展训练,参加表演等。
NO.5
雷康莲
代表性项目名称: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

雷康莲,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第十代传承人。从小学习畲族武术至今,曾参加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福建省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福建省农民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NO.6
李亦祥
代表性项目名称:闽东传统武术(龙桩拳)

李亦祥,从业62年,1962年起跟随余泽意和林建华师傅学习龙桩拳,到1985年已熟练掌握龙桩拳核心技艺,并不断交流学习、研究改进、收集资料、授徒传艺,传授培养龙桩拳学习者数千名,个人和团体共获各级展演、赛事奖项荣誉300多项次。
NO.7
谢正根
代表性项目名称:木雕(蕉城)

谢正根,从业26年,师承谢良娇,擅创作传统古建筑雕梁画栋、内部装饰雕刻、木雕、根雕等,技法包含,圆雕、平雕、浮雕、镂空雕等,设计和创作专业素养全面。其培育的十余名徒弟,已有3人获国家级奖项、4人获(雕刻工)一级高级技术,2人获工艺美术师,形成老中青有序传承生态。
NO.8
金素清
代表性项目名称:柘荣剪纸

金素清,从业28年,师承袁秀莹,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与民间剪纸技艺结合进行传承。编著出版《非遗进校园-剪纸大讲堂》丛书,担任主要起草人参与《柘荣剪纸团体标准》等标准制定工作;3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常年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活动,学生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剪纸专业赛事中屡获奖项,成为柘荣剪纸新生代的中坚力量。
NO.9
卢明基
代表性项目名称:红茶制作技艺(寿宁高山红茶)

卢明基,从业40多年来,积极从事茶叶生产实践,熟练地掌握红茶手工制作技艺,并投身于茶叶种植技术推广、制茶技艺研究与传承。创新性开发“花香型”红茶制作工艺,改进了传统红茶品质特征。指导传承人制作选送的茶样,多次荣获“中茶杯”“闽茶杯”等国家级、省市级各级各类茶叶“斗茶赛”奖项。
NO.10
郑明星
代表性项目名称: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郑明星,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不但坚守优秀传统制作技艺,同时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创新,在精制、审评、拼配环节总结自身技艺形成技术要点。加工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在各项茶叶赛事中屡获殊荣。在《茶叶科学技术》等学科刊物上发表“提高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主要措施”等多篇科研论文,积极参与起草福建省地方标准《坦洋工夫红茶综合体》。培养学徒13人,培训学员达2000人次。
NO.11
卓立云
代表性项目名称:福建红糖制作技艺(福安)

卓立云,从业48年来致力于红糖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自2013年担任福安市昌运种植专业合作社红糖技术指导以来,发动化蛟村村民种植甘蔗并熬制红糖进行创业,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至今共推广甘蔗种植面积500多亩,带动蔗农累计增收两千多万元。
NO.12
郭陈胜
代表性项目名称: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郭陈胜,从业30年,擅长福鼎白茶传统制作工艺及茶园绿色生态管理。多年来,为宣传推广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累计为学生、居民、茶农传播白茶知识、非遗技艺800多人次,并发表白茶制作相关文章数篇。其培育16名徒弟,已有3人获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NO.13
林飞应
代表性项目名称: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林飞应,从事茶叶工作42年。先后获评国家高级评茶师、福建省制茶高级工程师、福建省林飞应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福鼎市管优秀人才、宁德工匠、国茶工匠·中国制茶大师、福鼎白茶十佳匠心茶人、闽茶之星等荣誉称号。
NO.14
兰进良
代表性项目名称: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福鼎)

兰进良,从业20年,每年免费开设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培训班开展技艺传承,已培训出师10人,同时开设闽东畲族乌米饭传习馆,参加各级各类非遗展示活动20余次,多次被福建日报、闽东日报、宁德网等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NO.15
黄闽屏
代表性项目名称:屏南木拱廊桥建造工艺

黄闽屏,1996年起师从父亲黄春财学习大木作技艺。2004年起学习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任屏南县木拱廊桥建筑工程队主墨。2005年至今独立主绳建造屏南百祥桥等10多座木拱廊桥,长期从事大木作技艺与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工作。多次参与出席木拱廊桥相关研讨与展览,受到了各界专家人士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NO.16
吴大根
代表性项目名称: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

吴大根,1978年开始拜师学艺。1979年掌握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先后在浙江庆元县隆宫乡等地营造了四十余座传统民居,木作技艺娴熟。2011年起营造木拱廊桥,作为绳墨至今已营造木拱廊桥十多座。
NO.17
林龙醒
代表性项目名称:柘荣剪刀制造技艺

林龙醒,从业40年,出身剪刀世家,师承家族先辈,精研下钢、淬火、水磨等传统刀剪工艺,继承家族锻造精髓并创新工艺。作为“林木兴”字号剪刀第十三代传承人,他深耕技艺传承,传授12名徒弟,为推动柘荣剪刀“百年老字号”技艺延续、当地刀剪行业传承与发展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NO.18
林章明
代表性项目名称: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蕉城、福安、福鼎)

林章明,从业31年,师承钟李发,深耕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专业素养全面。先后担任电影《梦归山哈》服饰设计、参与畲族志编撰、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举办超百场畲族服饰展览、培养二十余名第七代传人,推动畲族服饰非遗传承焕发新生。其传统作品亮相多地博物馆,创新设计屡获全国大奖。
NO.19
雷顺荣
代表性项目名称:雷氏青草药制作技艺

雷顺荣,家族世代行医,擅长治疗妇科方面的疾病,行医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对于畲族医药文化理论研究较为丰富,梳理总结出了二百多个单方、验方、偏方。自2019年开始,陆续带着畲族医药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累计参加活动上百场,提升了公众对畲族医药文化的认识,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
来源:文旅宁德